close

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關懷長者主動走入社區,在4月至7月份結合南華大學社團創新辦理「抵嘉~有希望作伙來」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社區巡迴行動劇宣導,邀請社區老人及獨居者一同來參與,將青春活力注入他們心中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,預估至2020年包括憂鬱症在內的心理疾病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,嚴重影響社會產能的第二大疾病,牙周病治療衛生福利部分析認為,「久病厭世」牙周病治療、「憂鬱」是促使老人走上絕路的常見原因。107年4月底嘉義縣老人人口數高達94,974人居全國之冠,佔總人口比例18.63%,當老年人因重大疾病或為慢性疾病所苦,加上鰥寡,或子女外出工作不在身旁,長期累積的情緒壓力與心理困擾,容易導致身心適應不良或罹患憂鬱症,更容易成為自殺高危險群,其身心健康更值得重視。

許多民眾或許會納悶,為什麼明明有刷牙但卻還是有牙周病的情形出現?何松穎醫師表示,一般而言牙周病常會出現在口腔清潔較不確實的族群身上,有刷牙並不代表有刷乾淨。那麼反過來說,什麼樣的人容易有牙齒沒刷乾淨的情況?醫師表示,除了平常未做好口腔清潔的民眾之外,其他像是失智、失能等行動不便的患者就容易有無法確實作好清潔的情況,患者或照護者應多加留意。另外比較特殊的情況是,荷爾蒙變化對身體造成的影響,例如女性初經、懷孕等,這些荷爾蒙的變化都可能造成牙齦出現發炎的情況,不過這種族群比較常見的牙周病通常為牙齦炎,較少進入到牙周炎的情況,一般來說會隨著荷爾蒙恢復正常。

行動劇已由六腳鄉開始辦理7場次,參加人數約500人,得到長者廣大迴響,牙周病治療方式活動中透過憂鬱量表找出高關懷個案,轉介到「陪伴抵嘉 講乎阮來聽」的18鄉鎮市衛生所設置心理諮商站,提供諮商零距離服務,讓長者們有抒發的窗口外,更能照顧到心理健康。

嘉義縣衛生局代理局長蔡淑真呼籲民眾,如有相關心理健康問題可撥打「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」0800-788-995(請幫幫-救救我)或者嘉義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專線(05)3621150,衛生局隨時在您身邊,以專業、愛與關懷陪伴您走出生命的低潮及心情低落。

很多病人在發現自己有牙周病之前,是先會發現牙齦萎縮、牙齒變長的狀況,因為直接關係到美觀的問題。牙縫大的問題十分常見,有些人是天生牙縫大,有些人則是因為缺牙、或齒列不正所導致,除了影響外觀之外,牙縫大也會影響口腔健康,容易造成蛀牙或牙周病,甚至引發牙齦萎縮,因此建議及早就醫治療。有些人天生牙齒小,因此牙縫自然較大。許多人都有缺牙問題,若嫌麻煩而遲遲不去補牙,缺牙超過三個月可能導致牙齒位移,讓牙縫變大,因而讓牙齒咬合變得更亂,同樣可能導致蛀牙或牙周病。牙齒排列太亂也會使牙縫變大,齒列不正不易清潔,容易導致蛀牙、牙周病,除了可能引發牙齦萎縮,甚至會影響口腔肌肉力量分布,造成咬合無力的情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ix75rj40a 的頭像
    cix75rj40a

    溫松季的部落格

    cix75rj40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